最新公告:
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信息

“十二五”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

时间:2016-11-28 15:02:13 作者:国土资源部 点击:

  "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资源环境压力凸显,保障资源安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国土资源部立足“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进一步加大地质找矿工作力度,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不断提高能源资源保障水平、加强地质科技能力建设,开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资金投入情况

  2011~2015年,全国地质勘查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773.02亿元,较“十一五”增长41.9%。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85.87亿元,占8.4%;地方财政投入547.49亿元,占9.5%;社会资金投入4739.95亿元,占82.1%。

  油气矿产投资3628.98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3.1%。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34亿元,占总量的2.2%;社会资金3548.64亿元,占总量的97.8%。

 

  非油气矿产投资2144.04亿元,比“十一五”增长67.8%。其中,中央财政405.24亿元,占18.9%,同比增长96.7%;地方财政547.49亿元,占25.5%,同比增长72.2%;社会资金1191.31亿元,占55.6%,同比增长58.0%。

 

  非油气地质勘查资金投向:矿产勘查1672.19亿元,占78.0%,同比增长50.4%;基础地质调查220.78亿元,占10.3%,同比增长221.7%;水工环地质调查149.67亿元,占7.0%,同比增长112.3%;地质科技及其他101.40亿元,占4.7%,同比增长274.3%。

 

  (一)非油气矿产勘查。

  全国累计投入资金1672.1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49.09亿元,占8.9%,同比增长31.7%;地方财政388.22亿元,占23.2%,同比增长50.2%;社会资金1134.88亿元,占67.9%,同比增长53.4%。

 

  (二)基础地质调查。

  全国累计投入资金220.7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53.99亿元,占69.8%,同比增长210.3%;地方财政62.00亿元,占28.1%,同比增长251.7%;社会资金4.79亿元,占2.1%,同比增长252.2%。

 

  资金投向:区域地质调查76.71亿元,区域地球物理调查25.19亿元,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3.20亿元,遥感地质调查7.79亿元,矿产地质调查67.72亿元,海洋区域地质调查22.18亿元,其他7.99亿元。

  (三)水工环地质调查。

  全国累计投入资金149.6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53.07亿元,占35.5%,同比增长133.1%;地方财政72.46亿元,占48.4%,同比增长103.1%;社会资金24.14亿元,占16.1%,同比增长100.2%。

 

  资金投向:水文地质调查63.67亿元,环境地质调查28.19亿元,地质灾害调查39.30亿元,地热资源调查及其他18.51亿元。

  (四)地质科技及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

  地质科技累计投入资金86.5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4.21亿元,占39.6%;地方财政24.82亿元,占28.7%;社会资金27.47亿元,占31.7%。

  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累计投入资金14.90亿元,主要为中央财政投入。

 

  二、矿产勘查进展

  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石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稳步增长,煤炭、铁、铜、铝土矿、铅锌、钼、金等重要矿产勘查新获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以上规模矿产地。

  (一)主要实物工作量。

  油气矿产勘查累计完成二维地震44.10万千米、三维地震22.63万平方千米、施工探井1.86万口、钻井总进尺4645万米,同比分别增长5.4%、28.9%、14.0%、17.4%。

 

  非油气矿产勘查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0535万米,同比增长42.6%。

 

  (二)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资源储量。

 

  石油累计新增探明储量61.27亿吨,同比增长6.5%;天然气累计新增探明储量3.92万亿方,同比增长27.7%,年新增探明储量连续五年超过5000亿方;页岩气累计新增探明储量5441.29亿方,累计产量57.18亿方;煤层气累计新增探明储量3504.89亿方,同比增长111.1%。

  新发现非油气矿产地1505处,其中,大型及以上362处,中型472处,小型671处。主要矿种勘查新增资源储量:煤炭2990亿吨、铁矿石132.7亿吨、锰矿石7.7亿吨、镍279.2万吨、铜2341万吨、铝土矿9.6亿吨、铅锌6068万吨、钨(WO3)460万吨、锡78.7万吨、钼1559.5万吨、金4949.4吨、磷矿石58.1亿吨。

 

  (三)重点矿种主要勘查成果。

  1. 石油

  发现和探明新增地质储量超过5000万吨的油田26个,鄂尔多斯盆地姬塬(8.56亿吨)、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2.26亿吨)、准噶尔盆地风城(1.38亿吨)、渤海海域蓬莱9-1(2.71亿吨)等11个油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

  2. 天然气、页岩气

  天然气发现和探明新增地质储量超过300亿方的气田24个,四川盆地安岳(7485亿方)、塔里木盆地克拉苏(3831亿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2399亿方)、东海盆地宁波17-1(1067亿方)、琼东南盆地陵水17-2(1020亿方)等13个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00亿方。

  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00亿方的气田2个,分别为四川盆地的涪陵气田(3806亿方)和长宁气田(1362亿方)。

  3. 煤炭

  新发现矿产地254处(大型127处,中型46处,小型81处)。新疆准东煤田黄草湖等6个矿区新增397亿吨,和什托洛盖煤田白杨河勘查区新增317亿吨,沙尔湖煤田沙西矿区新增139亿吨,木垒县梧桐窝子矿区新增102亿吨。内蒙古呼和诺尔煤田新增264亿吨,乌兰格尔煤田新增73亿吨,准格尔煤田新增43亿吨,东胜煤田新增28亿吨,胜利煤田新增25亿吨。山西河东煤田、沁水煤田等13处矿产地新增228亿吨。陕西榆神矿区新增74亿吨。河北大城县大城矿区新增56亿吨。黑龙江富锦市宏胜勘查区新增36亿吨。甘肃环县沙井子南部勘查区新增30亿吨。河南获嘉县马厂地区新增27亿吨,郑州市荥巩煤田新增6亿吨。贵州盘县保田、黔西县定新等5处矿产地新增111亿吨。安徽淮南煤田潘集煤矿新增46亿吨。四川珙县川南煤田新增4亿吨。湖南攸县兰村矿区、黄丰桥矿区新增2亿吨。

  4. 铁矿(石)

  新发现矿产地164处(大型14处,中型64处,小型86处)。辽宁本溪市大台沟矿区外围新增5亿吨,永安地区新增19亿吨,鞍山市陈台沟铁矿新增3亿吨。河北遵化-长凝一带的古马-张各庄等3个矿区新增7亿吨,承德县建龙二矿矿区新增4亿吨,青龙山-庆庄子地区新增2亿吨。山东苍山县古林-兰陵矿区新增8亿吨。河南新蔡县练村-顿岗一带新增4亿吨。四川攀西地区兰尖-朱家包包钒钛磁铁矿新增20亿吨,西昌市太和钒钛磁铁矿新增8亿吨,米易县白马钒钛磁铁矿新增7亿吨,攀枝花市纳拉箐矿区新增4亿吨。安徽庐江县小包庄地区新增3亿吨。新疆若羌县喀腊大湾矿区新增1亿吨。云南景洪市疆锋铁矿新增0.9亿吨,金平县马鞍底矿区新增1亿吨。甘肃张掖市卡瓦一带新增1.5亿吨。

  5. 锰矿(石)

  新发现矿产地25处(大型4处,中型12处,小型9处)。贵州铜仁地区道坨、普觉、李家湾等矿区新增超过2亿吨。广西德保县扶晚矿区外围、天等县东平矿区新增超过1亿吨。湖南永州市水埠头矿区新增3740万吨。

  6. 铜矿

  新发现矿产地62处(大型2处,中型10处,小型50处)。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荣那、拿若等矿区新增超过1500万吨。福建上杭县紫金山外围新增20万吨。新疆哈密市延东矿区新增84万吨。安徽庐江县沙溪铜金矿新增119万吨,鼓架山-胜岗地区新增20.26万吨;铜陵县舒家店铜矿新增69万吨。江西浮梁县朱溪矿区新增50万吨。

  7. 铅锌矿

  新发现矿产地98处(大型7处,中型37处,小型54处)。新疆和田县火烧云一带新增铅锌1725万吨,成为全国第一大铅锌矿。福建永定县大排锰矿深部新增铅165万吨。广西武宣县盘龙矿区新增锌97万吨,南丹县大厂矿田新增铅锌54万吨,象州县妙皇地区新增铅锌64万吨。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铜多金属矿新增锌97万吨,西畴县嘎机地区新增锌39万吨。西藏昌都县哇了格铅矿新增铅90万吨。湖南祁东县留书塘矿区新增铅锌85万吨。青海杂多县莫海拉亨-叶龙达铅锌矿新增铅锌73万吨。河南栾川县中营-嵩县矿区新增铅67万吨。河北张北县蔡家营铅锌矿新增铅锌60万吨。广东新兴县西震屋背岭铅锌矿新增铅53万吨。安徽庐江县铜盘山矿段铅锌矿新增铅锌52万吨。

  8. 铝土矿

  新发现矿产地36处(大型14处,中型11处,小型11处)。贵州务正道地区新增3.37亿吨,清镇-织金地区新增1.2亿吨,凯里-黄平地区新增0.7亿吨。河南偃师市偃龙煤田深部新增2.37亿吨,新安石寺-北冶地区新增1.65亿吨,渑池县曹窑以西煤下铝新增1.09亿吨,禹州煤田煤下铝(粘)土矿新增0.92亿吨,宜阳县煤下铝土矿新增0.5亿吨。山西古交市大南峪矿区新增0.66亿吨,襄垣县马家庄新增0.48亿吨。云南丘北县大铁铝土矿新增0.5亿吨,西畴县木者-铁厂地区新增3667万吨。广西龙州县水口-金龙铝土矿新增3331万吨,靖西县孟麻街矿区新增2296万吨。

  9. 镍矿

  新发现矿产地7处(中型4处,小型3处)。青海夏日哈木地区新增102万吨。甘肃肃北县黑山铜镍矿新增10万吨。

  10. 钨矿

  新发现矿产地25处(大型9处,中型12处,小型4处)。江西浮梁县朱溪矿区外围新增钨(WO3)286万吨,武宁县大湖塘矿区新增钨(WO3)106万吨。

  11. 锡矿

  新发现矿产地10处(中型5处,小型5处)。广西河池市九逢矿区新增6万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维拉斯托矿区新增6万吨。

  12. 钼矿

  新发现矿产地39处(大型4处,中型21处,小型14处)。新疆裕民县苏尢河钼矿新增57万吨。内蒙古赤峰市车户沟矿区新增36万吨。吉林舒兰市福安堡钼矿新增21万吨。河南栾川县冷水-赤土店钼铅锌多金属矿新增33万吨,嵩县雷门沟矿区新增25万吨。广东恩平市七根-阳春市春湾矿区新增22万吨。云南香格里拉县拉巴矿区新增27万吨。

  13. 金矿

  新发现矿产地153处(大型9处,中型44处,小型100处)。山东莱州市三山岛北部海域新增470吨,西岭村等6个矿区新增520吨;海阳市土堆-沙旺矿区新增26吨;招远市水旺庄、玲南矿区新增108吨;烟台市金庄矿区新增69吨。贵州贞丰-普安地区新增173吨。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新增126吨,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多金属矿新增54吨。青海曲麻莱县大场金矿新增46吨,都兰县红旗沟-水闸东沟金矿新增44吨。云南鹤庆县北衙金矿新增46吨。广东高要市长坑金矿新增30吨。甘肃合作市以地南矿区新增37吨。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新增31吨。

  14. 银矿

  新发现矿产地48处(中型14处,小型34处)。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白音查干东山矿区新增9446吨,花脑特地区新增1173吨。山西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新增2254吨。江西浮梁县朱溪矿区外围新增1337吨。青海海西州那更康切尔沟地区新增1329吨。四川巴塘县砂西银矿新增863吨。浙江诸暨市寺前矿区新增500吨。

  15. 磷矿(石)

  新发现矿产地22处(大型9处,中型9处,小型4处)。贵州开阳以东磷矿新增5.49亿吨,福泉市大湾镍钼磷矿新增4.23亿吨,瓮安县老虎洞磷矿新增4亿吨,织金县茅坪铅锌多金属矿新增2.36亿吨。湖北兴神保地区磷铅锌矿新增1.38亿吨,荆襄磷矿新增0.84亿吨。云南晋宁县昆阳磷矿新增1.11亿吨,马龙县马鸣-青沙坡矿区新增0.62亿吨。四川雷波县芦云寨子等3个矿区新增6亿吨,马边县麦子坪地区新增0.81亿吨。

  16. 稀土、稀有、稀散矿产

  新发现矿产地11处(大型1处,中型8处,小型2处)。四川甘孜州甲基卡矿区新增锂(Li2O)188万吨,马尔康县党坝矿区新增锂(Li2O)66万吨,雅江县德扯弄巴地区新增锂(Li2O)29万吨,西昌市莲花山铌钽矿新增铌(Nb2O5)10万吨、钽(Ta2O5)1万吨。甘肃瓜州县国宝山铷等稀有金属矿新增铷(Rb2O)20.5万吨。新疆福海县卡鲁安一带锂辉石矿新增锂(Li2O)10万吨,和布克赛尔县白杨河矿区新增铍4.6万吨。湖南双峰县大坪矿区新增铷(Rb2O)8967吨,平江县仁里矿区新增钽(Ta2O5)3372吨、铌(Nb2O5)5200吨、铷(Rb2O)5359吨。福建清流县嵩口矿区新增稀土(TR2O3)8.72万吨。云南建水县普雄地区新增铌砂矿2340吨。重庆大足县兴隆矿区新增锶(SrSO4)1163万吨。

  17. 石墨

  新发现矿产地12处(大型5处,中型4处,小型3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查汗木胡鲁矿区新增703万吨,乌拉特中旗高勒图矿区新增579万吨。黑龙江萝北县260高地石墨矿新增508万吨。山西大同市石墨矿新增1379万吨,娄烦县宽坪-娄儿上矿区新增87.51万吨。湖北宜昌市金昌石墨矿新增108.04万吨。河南淅川-西峡地区龙头矿区、大路沟矿区新增295万吨。

  18. 钾盐、萤石

  新疆若羌县新庆钾盐矿新增液态钾盐(KCl)760.71万吨。浙江常山县八面山矿田高坞山-蕉坑坞矿区新增萤石358万吨,安吉县蒲芦坞矿区新增萤石234万吨。

  (四)“十二五”末探矿权设置情况。

  截止2015年底,全国有效期内油气(含煤层气、页岩气)探矿权1000个,同比减少89个;面积370.66万平方千米,同比减少12.6%。

 

  截止2015年底,全国有效期内非油气探矿权共计28425个,同比减少17.1%;登记勘查面积54.97万平方千米,同比减少25.7%。

 

  三、基础性地质调查进展

  基础性地质调查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础地质调查。

  1. 油气资源调查

  新区新层系油气、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进展,圈定远景区30个,拓展勘查新区44万平方千米。贵州遵义“安页1井”首次在志留系石牛栏组灰岩中钻获高产天然气流,试气产量达每日9.5万方,实现了武陵山复杂构造区海相天然气调查重大突破;在羌塘盆地半岛湖、托纳木,识别出两个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有利于油气成藏的大型圈闭构造。银额盆地古生界、松辽盆地外围侏罗系发现重要油气显示,四川盆地东北缘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发现。湖北宜昌“宜地2井”钻获70米优质烃源岩、“鄂宜页1井”钻获高含气页岩气层、“鄂阳页1井”钻获页岩气流,为南方寒武系页岩气勘探打开了新局面;山东济宁“汶页1井”发现页岩油93层,累计厚度200余米,证实鲁西南地区具有良好的页岩油资源前景。

  2. 区域地质调查

  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含修测)74.3万平方千米,累计完成1:25万及1:20万区域地质调查862.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90.9%。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24.0万平方千米,累计完成347.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36.6%。填补和更新了国家基础地质数据,新发现矿(化)点和找矿线索1000余处。

  3. 区域地球物理调查

  完成1∶25万区域重力调查97.5万平方千米,1∶5万航空物探调查129.6万平方千米。圈定物探异常3112个、航磁异常2100处,查证164处,见矿(化)30多处。

  4.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完成1: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59.6万平方千米、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41.4万平方千米,新发现化探综合异常1140处,查证300处,见矿(化)160处。

  5. 遥感地质调查

  完成重点成矿区带1:5万遥感地质调查261.0万平方千米,实现全国陆域矿山遥感调查监测全覆盖。开展重点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环境和资源规划执行等情况遥感调查与监测,制作了执法检查和矿山复绿遥感本底数据。

  6. 矿产地质调查

  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124.7万平方千米。圈定找矿靶区781处,矿化带47处,发现各类异常16302处,矿(化)体3531处。

  7.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

  完成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16个图幅,实现了我国管辖海域全覆盖。开展11幅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和3幅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开展一批重要经济区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获取了海域地形地貌、沉积物、地质构造、环境地质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等信息,厘清了38个主要盆地油气和固体矿产分布状况。查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等重要经济区海岸带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二)水工环地质调查。

  1. 水文地质调查

  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16.6万平方千米。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首批350眼地下水监测井正式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革命老区、特困区、地方病地区和生态脆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累计实施探采井8600余眼,解决了1300余万群众的饮水问题。特别是2011年开展的西南滇黔桂3省(区)和北方晋冀鲁豫4省应急抗旱找水打井行动,投入钻探工作量60多万米,累计施工安全供水井5400多眼,解决了780万人的饮水问题。

  开展国家能源基地水文地质调查,为基地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通过调查计算出新疆准东能源基地吉木萨尔县和阜康市平原区的地下水年补给量分别为1.9亿立方米和1. 6亿立方米。在宁东、陇东和内蒙古能源基地,发现25处具有供水意义的富水地段,水质好、单井涌水量大

  2. 环境地质调查

  完成1:5万环境地质调查16.0万平方千米。加快推进京津保核心功能区、北京新机场规划区、北京副中心规划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海南文昌航天城等重点地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为规划建设提供支撑服务。完成武汉城市圈和曹妃甸工业区等三维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试点,为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

  编制完成环渤海、海峡西岸、长江三角洲、北部湾、海南国际旅游岛等五个沿海重要经济区1:25万地质环境系列图件。编制完成《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题图集》和《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全面开展306个地级以上城市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基本摸清地质环境问题分布情况及其危害。完成厦门、福州、石家庄、西安、长沙、嘉兴等15个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继续推进南宁、柳州、徐州等6个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

  3. 地质灾害调查

  完成1:5万地质灾害调查7.4万平方千米。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地面沉降立体监测网,有效监控面积11万平方千米。完成2020个县(市)地质灾害和114个县1:5万地质灾害信息综合集成,系统理清了我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格局。在三峡库区、乌蒙山区等地开展 1:5 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示范,显著提高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准确率和评价精度。

  中央财政积极支援四川等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织专家赴西藏、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应急处置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在四川芦山地震和特大暴雨事件中,排查地质灾害隐患5500多处,生产裂缝报警器等地灾监测仪器4万余套,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支持。

  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完成1:2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30.7万平方千米。完成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8个省的部省合作农业地质调查。开展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农业主产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耕地红线划定、土地质量评价、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首次公开发布《中国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年)》。

  5. 地热资源调查及应对气候变化

  完成31个省会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估算浅层地温能总量相当于4.7亿吨标准煤,如充分开发利用,每年可节约1.6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亿吨。

  完成我国 417 个主要陆域及浅海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和适宜性评价,开展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工程示范;调查评估典型地区岩溶、土壤、矿物等地质碳汇总量,初步探索人工增加地质碳汇措施,支撑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四、科学研究与勘查技术方法创新

  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推广与地质勘查紧密结合,地质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一)地质科学研究。

  建立了新一代陆相、海相油气勘探地质理论,指导了多个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四川盆地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有效指导了我国海相特大型安岳气田高石梯-磨溪气区的战略突破。含油气盆地成盆-成烃-成藏全过程物理模拟再现技术推进了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柴达木盆地盆缘斜坡构造-地层复合成藏规律取得新认识,指导了阿尔金山前天然气勘探,发现千亿方天然气储量。致密油气地质理论的深化促进了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的发现。

  近海隐蔽油气藏理论推动了渤海多个隐蔽油气藏的发现和评价。东海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研究为宁波17-2、宁波22-1等气田的发现和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元控藏复式聚集”新认识为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奠定了理论基础。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勘探理论取得突破,在高温超压中深层领域探明储量超过千亿方。

  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创新有效指导和支撑了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柴达木等盆地陆相致密油以及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获得重大突破。

  青藏地质成矿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补了国土调查的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大幅度提高了对主要成矿带地质背景的认知程度,引领和支撑了青藏高原矿产勘查评价,在确立国家战略资源后备基地、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取得新认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3万亿方、可采资源量50.1万亿方。埋深4500米以浅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22.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5.5万亿立方米。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4.0万亿立方米。

  全面完成矿产资源潜力国情调查。完成铀、铁、铜、铝等25个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圈定最小预测区近5万个;首次编制中国大地构造系列图件,对一批长期存在争议的重大疑难地质问题提出了诸多新认识;开展典型矿床及成矿规律研究,厘定出388个矿产预测类型,实现IV级区带全国陆地面积全覆盖。

  地层、古生物等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正式发布实施新一代地层表,充分反映了近13年来国内外地层学研究进展,对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发现青松矿、氟钙烧绿石、氟钠烧绿石等矿物,相继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分类命名委员会批准。寒武系江山阶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成为我国第十颗“金钉子”。远安动物群中脊椎动物化石发掘取得重大突破,在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距今约4.09亿年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将四足动物支系的演化历史前推了1千万年。

  地质构造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研究,在华夏地块龙泉岩群云母石英片岩中发现2颗冥古宙碎屑锆石,为认识地球早期大陆演化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在国际极地年旗舰项目多国联合工作中,使用中、美等国家在南极内陆高原获得的最新天然地震观测和其他共享观测,获得了南极板块高精度莫霍面深度、岩石圈厚度、剪切波速、温度场和地表热流三维岩石圈结构参数,首次查明了南极大陆整体构造格架。

  地下水与地质灾害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创新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理论,在破解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超采程度与气候、农作物播种强度、陆表水文和地下水资源状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创建了适用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为缓解地下水超采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揭示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断裂、蠕变断裂及变形机制,分析了石墨层与大地震的关系,测出世界上最低的断层摩擦系数(0.02),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过程信息,完善了地震断裂理论,对深化认识地震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方法创新。

  油气勘探技术快速发展,保证了“十二五”期间油气储量处于高峰增长阶段。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应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获重大突破,扩大了油气储量规模。复杂山地高密度宽方位地震技术突破支撑柴达木盆地亿吨级油田发现。通过准噶尔盆地西缘岩性油气藏识别和评价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序列,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优化了低渗气层气测录井校正技术和MDT测压取样技术,在东海盆地宁波22-1等气田的发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储层精细评价技术创新应用开辟中生代花岗岩潜山勘探新局面,在渤海蓬莱9-1油田获得超亿吨储量。深水宽频地震勘探技术与高温高压低渗气层测试技术推动了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发现。

  创新集成了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微纳米孔油气定量评价、致密油气、页岩气甜点预测、井网优化、油层测井识别与评价、水平井钻完井、体积压裂等系列方法与技术,有效支撑了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柴达木等盆地陆相致密油气以及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的重大突破及后续工业化示范区建设。

  自主研发了海洋深水、物探、测井、钻井等一批重大装备,改变了高端装备技术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海洋石油981”、新一代全数字有线地震仪G3i、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CIFLog一体化测井处理解释平台、精细控压钻井系统、大型压裂装备和长输管道等一批关键装备的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外石油公司的长期垄断。

  空天探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02C卫星发射成功,卫星数据直接服务于农、林、水、环境、减灾及城市建设等多个行业。成功研制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经试验飞行,主要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实用化要求,测量资料质量达到航空磁测技术规范一级标准。成功研制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原理样机,填补了我国高光谱仪专用核心器件的空白。

  深地、深海勘查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自主研制成功“海马号”4500米级深海非载人遥控探测潜水器、“海牛号”3000米级海底多用途钻机、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取样器等关键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钻井高精度对接联通等勘探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系统构建了适应我国地球深部特征的立体探测技术体系;自主研发的多套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首台万米科学钻机已经在松辽盆地“松科二井”(设计深度6400米)钻探中投入使用,这是亚洲迄今最深的科学钻,整体装备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综合利用选矿技术取得新突破。改进“选矿-拜耳法”工艺,高硫铝土矿的开采铝硅比从4.0降低到3.0。研发出“原矿-破碎-磨矿分级-分流磁选-钼粗细分级分选-粗粒钼尾矿选硫-细粒钼尾矿选铁”钼矿选矿工艺,有效解决了钼回收率低、回水利用率低等技术难题。研制出悬浮焙烧炉,研发的“悬浮焙烧-磁选-反浮选”技术,明显提高了鲕状赤铁矿选矿回收率。研发出 “铜镍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铜镍分离”选矿新工艺,低品位铜镍矿镍回收率提高15~20%,铜回收率提高30~40%。

  分析测试技术取得新成果。成功研制手提式X射线荧光仪、全自动数字化岩芯扫描仪、多功能车载野外实验分析仪等装备,成功研制系列取样器并解决痕量组分采集技术难题,发展了高效实用的现场调查技术及离线萃取技术。南极-北极-三江源极地基线标准物质研究,成功研制了南北极海洋沉积物和三江源区土壤成分8种标准物质,初步形成极地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体系,为国际同行提供了参照标准。

  五、地质勘查前景展望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未来几年,我国能源资源需求依然强劲,生态环境保护、地质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广阔,地质勘查工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前景看好。综合分析我国资源国情,虽然资源总量大,但品质佳、易开采的浅部资源逐渐减少,待发现和利用的资源普遍具有技术要求高、开发成本高和矿体埋藏深的特点。因此,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一)能源资源瓶颈约束将长期存在,保持国内必要的资源保障能力是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压舱石”。

  尽管经过努力,国内重要能源资源储量大幅增长,而且能源资源消耗增速总体趋缓。但从我国人口基数、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自身资源禀赋条件上看,资源瓶颈约束仍长期存在,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在较长时期内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能源资源领域始终是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焦点。我国能源和主要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程度约为1/3,在西部地区及现有矿山深边部仍有很大找矿潜力。专家预计,如固体矿产勘查深度达到1500~2000米,探明储量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手握储量、心中不慌”,保持必要的资源自给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境外资源。综合运用产业、财政、科技、国土等政策,依靠市场机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持续推进找矿突破,应当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能源战略和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

  (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带来地质勘查新机遇,资源需求结构变化带动勘查矿种结构性调整。

  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形成基础地质、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防灾减灾等系列新的需求,同时为地质勘查工作带来新的发展空间。2016年,国土资源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为地质勘查领域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我国经济社会逐渐迈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即将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源与矿产资源需求结构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与传统产业相关度高的矿产(铁矿石、铅锌等)需求趋于平稳,矿产勘查活动将受到关联影响。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主攻方向,带动油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铀、地热等清洁能源勘查。随着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战略性新兴矿产(如锂、钴、“三稀”等)将成为新的需求重点。

  (三)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矿产勘查工作,勘查布局进一步优化。

  按照“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国土资源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原则,大力倡导绿色勘查,收效显著。今后随着社会公众参与度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势必越来越严格。新形势下,地质勘查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保护”放在最优先位置,主动调整技术方法与工作布局,把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对于地质勘查工作来说,绿色发展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绿色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用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去指导发展、规范发展,在制定目标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工作布局上全面避让自然保护区,在方法手段上大力推行绿色勘查。未来通过绿色勘查的深入实践,逐步建立起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进而形成制度,使广大地质工作者认识到只有加强绿色勘查,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地质勘查工作才有更好的明天。